
人们对数字的偏爱与忌讳看似一个小问题,其实反映了人们心理的大问题。 在北京开车多年,我发现一个规律,一周里总有一天上下班路上特别堵车,也有一天比较通畅。后来我找到了其中的奥秘,特别堵的那天一般限行尾号“4”,比较通畅的那天限行尾号“8”。因为人们喜欢“8”忌讳“4”,尾号“8”的车特别多,尾号“4”的车特别少。 不仅是车号,人们在挑选电话号、QQ号、账号、卡号、楼号、楼层时同样喜欢“8”避讳“4”。我所住的楼房也没有设“4”、“13”、“14”楼层,真是中西方的忌讳都体现到了。西方人不喜欢数字“13”,中国人(包括日本人、朝鲜和韩国人)很忌讳“4”。“4”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最不吉利的数字,缘于其与“死”字谐音。同样,“8”成了人们心中最吉祥的...
阻碍人们发展的最大的心理误区是自我轻视和对未知的恐惧。 岁月如梭,转眼间大学毕业30年了。大学生活的记忆已渐渐模糊,但总有些心酸的经历是抹不去的。我的大学生活有着许多迷茫,感觉很慌乱。我从一个小地方考到北京,和同学们差距巨大,感觉很不自信。毕业前夕,我有幸读到韦恩·W·戴埃写的《你的误区》一书,这本书使我恢复了自信,变得强大起来,至今还影响着我。 《你的误区》是一本心理咨询方面的书,作者把人们由于自我挫败心理而产生的缺乏自信、抱怨与挑剔、寻求赞许、悔恨与忧虑、愤怒等情感以及由于恐惧未知而导致的自我限制、回避新事物、僵化与偏见、犹豫不决、害怕失败、强求公正等心理,归结为束缚人生发展的心理“误区”。当年,我感觉这本书就是专门为我写的,书中提到...
非风动,非幡动,仁者心动。 ——惠能 《坛经》中云:“时有风吹幡动。一僧曰风动,一僧曰幡动,议论不已。惠能进曰:‘非风动,非幡动,仁者心动。’”可以想象,当时两个和尚一定争论得面红耳赤,而六祖慧能一语道破,风动、幡动是相对而言的,二僧争论不休的原因是他们的心在躁动。 这个典故让我茅塞顿开。人们企图通过各种方法来安顿心灵,比如药物、镇静剂、木鱼、念珠、祈祷、打坐、调息等,但依靠药物或心理控制来安顿心灵,获得的只是片刻安静。而心灵真正的安顿呈现的是一种自由状态,它不是摆脱了任何事物的自由,而是没有任何动机的自由——它并不是控制...
心小,所有的事情都大了;心大,所有的事情都小了。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处于冲突和烦恼之中?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能保持一颗包容之心,而总是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挂在心上,和他人过不去,也和自己过不去。 有句话说得好:“心小,所有的事情都大了;心大,所有的事情都小了。”人心宽处皆是路,有容乃大便是福。 包容他人,就是善待自己。执着于事情的对与错,或时时盯着别人的过错不放,为某些小事怒火中烧,烧伤的则是你自己。人生在世要受许多委屈,要学会一笑置之,超然待之,智者懂得在包容中壮大。不斤斤计较,给别人留后路,也是在为自己留后路。拥有一颗包容之心,能使你在生活和事业中获得更多的契机,从而获得幸福而美好的人生。 包容就是放下固执己见,解除心...
承认不完美,人就会敞开心扉,发现人类世界的本质,从而接纳自己的缺点,接受这个善恶美丑皆而有之的世界,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。 前些天,我读了一篇关于心灵自由的文章,很受启发。文章大意是,人的本质 “一半是神,一半是兽。” 人都有缺陷,人是不完美的。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局限,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,一个强大的人,一个觉醒而充满幸福感的人。有限的人想成为无限,不完美的人想成为完美,因为这种偏执,所以人们总是生活在痛苦和烦恼之中。 我很认同上述观点。只有承认不完美,当遇到问题时,我们才能勇敢地去面对,而不会选择逃避。人生有许多问题都是无法逃避的,比如生、老、病、死,这一切都是人生常态,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,它都会发生。许多人之所以不快乐,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生命所...
做研究、干事业的人,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,其知识、经验与学问会逐渐增加;但要探求真理,就要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,减损自己的成见。 大学期间,初读《道德经》,感觉老子深不见底。“道常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……”书的第一句话就使我惊呆! 老子的思想使我耳目一新,让我大开眼界。我被老子“上善若水”的思想折服。当时,我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“大海”,源自于书中的“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。”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水的特性是永远向下,永远谦卑,但水的力量无穷,什么东西也挡不住;水是柔弱的,什么容器都能装它,但水滴石穿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。”从此,我以“水”为榜样,永远保持谦虚,保持低调。 ...
要与时俱进,唯一的方法就是活到老,学到老,修行到老。 大家可能都听过“八风吹不动,一屁过江来”的典故。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,号称东坡居士,才华横溢,通晓儒、释、道三家文化,每逢人生诸多变故,均能以儒、释、道来化解,自认为修为足够。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,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相交莫逆,经常在一起参禅论道。一日,苏轼静坐之后,若有所悟,便赋诗一首,遣书童送给佛印禅师印证。 “嵇首天中天,毫光照大千。 八风吹不动,端坐紫金莲。” 禅师从书童手中接过诗作,莞尔一笑,拿笔批了两个大字,叫书童带了回去。苏东坡见书童归来,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的境界,急忙打开诗作,却赫然看见上面写着“放屁”两个大字,不禁怒火中烧,立刻...
人生要把握好三个字:上、止、正。美好的人生要以“上”为进,以“止”为退,以“正”为守。 25年的企业生涯结束。25年,弹指一挥间。我的企业生涯将告一段落, 50余年的人生经历,使我深深体会到,人生要把握好三个字:上、止、正。美好的人生要 多年来,我深知进取的重要性,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2004年从胶黏剂专业转向管理与投资,如今又从管理转向写作,决心活到老学到老,写到老。“上”字下边的一横代表地平线,它是我们人生的起点。从呱呱坠地起,每个人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,后天的环境与努力程度不同,便有了好坏、先后、强弱的差别。一切成就源自不断的进取,只有精进不休、发愤图强,生命的充实、人生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。“上”字加一竖,就变成了 ...
幸福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,人应该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,在与人相互关爱中,在自我提升和不断追求中找到意义和归宿。 “意义”是什么?“意义”能吃吗?连生存都没有保障,“意义”还有意义吗?我第一次寻求人生意义的时候,已经35岁了,觉醒的确有点晚。 小时候,我也曾有过七色梦想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许多梦想被现实碾压得粉碎。我感觉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养家糊口,在为生存而奔波。35岁以前,命运好像老作弄人似的,我很偶然地来到了北京,很偶然地进入胶黏剂领域,很偶然地出版了第一本书,又很偶然地创了业……35岁以前,感觉日子过得忙忙碌碌,结婚、生子,工作、创业,随波、逐流……我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想法。 2000年,世纪之交,人们都在回顾过去,展望未来,我也开...
简单生活并非物质的匮乏,但一定是精神的自在。简单生活需要从内心开始,在衣食住行上遵循和把握适度原则。 多年以前,为了学习英语,我读了美国作家亨利·大卫·梭罗的《瓦尔登湖》英文版。意外收获的是,书中的一句话影响我至今:“我愿意深入生活,过得扎实,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,其最基本的形式,就是简单、简单、再简单。”它时刻提醒我要活得真实,活得简单。 1845年3月,梭罗自己动手在瓦尔登湖畔修建小木屋,6月入住。他在小湖边开荒种地,自食其力,过着近似原始的、极其简朴的生活。每天他把自己的观察和体验,以及他的思考、感触写在日记中。在那里住了两年零三个月,1847年9月,梭罗离开小木屋。之后,他根据自己的笔记整理出版了散文集《瓦尔登湖》。...